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編織安全生產立體防護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工作的一貫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足見其重要。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企業承擔主體責任,政府承擔監督管理責任。監督主要是執法監督,旨在促進企業自覺落實主體責任;而管理則主要是屬地管理。因為公共安全體系是面向全社會的安全體系,屬于政府公共服務的范疇。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為全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務,就成為屬地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主要責任。對此,各級政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目前看至少包括五個方面的體系。一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體系。這是公共安全體系的核心內容。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安全生產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形成強有力的政策導向;以《安全生產法》為核心健全安全生產的法制體系,形成基于安全紅線的安全生產法律規范;以國家強制標準為重點,健全安全生產的質量標準體系,強化安全生產的標準規制。
二是科技支撐體系。本質安全需要科技支撐。各級政府都要調動科技資源投入安全科技的研發運用。要鼓勵科研單位以安全生產問題為導向研發安全、適用技術,強化技術產品供給;推動工程類大學強化安全生產工程學科建設,培養造就大批安全生產科研人才;支持科技服務中介組織建設,拓展安全生產評估和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支持安全產業發展,用市場化力量促進安全生產裝備的生產與供應。
三是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更深沉、更持久、更基本的力量。要通過健全安全生產宣傳體系,加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技能的傳播力度,在全社會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將安全文化匯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安全素質是安全生產最根本的保障。要通過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提升全民尤其是職工的安全生產素質,增強一線員工的規范操作、應急處置、避險自救能力。
四是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人流密集程度越來越高,裝備大型化、交通快速化、產業集聚化,發生事故的風險及風險程度也越來越高。管控風險、排除隱患,已經是確保城市運行安全的當務之急。各級政府都要開展區域風險辨識,以智能化風險“一張圖”為龍頭,逐步建立起區域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公共安全保障機構和隊伍,提高區域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是應急救援體系。這是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包括應急救援指揮系統、應急預案系統、應急裝備系統和應急隊伍系統。尤其是在礦山、危化品、交通運輸、消防等領域,應形成布局合理、裝備先進、反應及時、救援有力的應急救援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實現長足進步,“五大體系”建設均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要遵照十九大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健全”二字上狠下功夫、下大功夫。要把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為重要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保障。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彌補漏洞、補齊短板,確保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和有效性。要研究制定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標準,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體系建設,真正把公共安全體系打造成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立體防護網。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