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實施。那么,這次稅制改革為什么改?主要改的是什么?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3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同時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改革措施還明確,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說,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會使制造業的稅負進一步降低。
此次深化增值稅改革,目標直指我國最主要的稅種——增值稅,這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目前,增值稅的收入占我國全部稅收的約40%。
這次改革,強調為企業減輕稅負。措施的第一項,就是直接降低了稅率水平。現行17%、11%、6%三檔稅率調整為16%、10%、6%。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說,別小看這一個點,是進行了反復測算。根據靜態算賬,光17%稅率調到16%、11%稅率調到10%,給市場主體減負就將近兩千四百億,這個數字應當說不小了。
那么,對于單個企業來說,下降的這一個點,又意味著什么呢?
李源峰是北京某車企的財稅負責人,在這次改革的新聞發布后,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作為中間環節,我們公司今年預計能省1.4到1.5個億,但是要算上供應商那部分,會超過3個億,經銷商那部分還沒有測算過,算上的話可能會超過5個億以上,這個會有減稅的效果。”
據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并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近年來,制造業成本的提高,比如工人工資的普遍上升,土地價格、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等方面的上漲,使得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現階段我國制造業所面臨的挑戰較為突出。
降低稅負,表示這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直接用于企業的運營和發展,這對于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北京某汽車企業財務總監劉宇杰說:“對我們的直接影響就是現金流的增加,測算的1.4個億是切切實實留在企業的,我們可以用來購買配件、擴大再生產,用來提高經營質量、多做一些廣告、提升企業形象,給經銷商一些支持。這是真真切切的,真金白銀的,是企業得到的利益,不是虛的。”
從主體稅種入手,通過降低稅率水平,為實體經濟普遍減稅,并向先進制造業、研發服務業傾斜,這能夠更好地發揮稅收引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而給予制造業等行業支持,這能夠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研發服務業持續創新和提振實體經濟。
除了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降稅之外,在這次的稅改當中,還提出退還部分企業存在的留抵稅額。那么,什么是留抵稅額呢?進項稅,也就是指納稅人在購進貨物、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等時候支付的增值稅額,與銷項稅,也就是銷售時收取的增值稅額出現的差。如果進項稅大于銷項稅,則存在留抵稅額。
專家介紹,留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集中投資的影響。建設初期或設備更新周期,企業動產、不動產投資規模較大,取得的進項稅額多,同期沒有銷項稅額或銷項稅額小,就會產生期末留抵稅額。
在這一次的改革當中,對于部分行業退還留抵,既減輕了企業負擔,也可以讓企業有更多資金進行研發、生產,增強市場競爭力。
除了直接下調增值稅稅率和部分企業退還留抵之外,這次改革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
按照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按3%征收率計稅。在這一次的改革前,工業和商業使用的是50萬和80萬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其他行業為500萬。
紀健金是一位手藝人,今年66歲了,在廈門市開了一家生產機械零件和五金加工的工廠。去年他生意不錯,接到了幾筆大訂單,不到半年機械廠就達到了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標準。本來工廠效益好了,做大了,紀健金應該很高興,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
原來,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后,如果有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那么企業也不用擔心稅收負擔,然而,紀健金開的這家機械廠幾乎沒有什么進項,這樣一來,他的負擔就重了,讓他一籌莫展。前幾天,他看到新聞上說,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3%征收率計稅的優惠。紀健金趕緊請會計算了一下賬,這一算,發現如果從一般納稅人轉為小規模納稅人,他的工廠全年預計可以實現減稅40多萬元。
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并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將選擇權交給企業,這樣的舉措有助于小微企業發展。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在不斷推進深化稅制改革的進程,先后實施了七大步改革措施:
第一步,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針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了營改增試點;
第二步,將上海改革試點分批擴大至北京等11個省市;
第三步,2013年8月1日,將上述試點在全國推開;
第四步,2014年1月1日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試點;
第五步,2014年6月1日將電信業納入試點;
第六步,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
第七步,2017年7月1日,將17%、13%、11%、6%四檔稅率簡并至17%、11%、6%三檔。而今年又在此基礎上,將稅率下調到16%、10%、6%。
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介紹說,營改增試點改革,實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的減稅規模最大的改革措施。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營改增已累計減稅2.1萬億元。
為了深化稅收制度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總體要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了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的具體部署,要求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同時提出,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而此次改革,預測降低稅收4000多億元,將完成全年降稅目標的一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次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作為政策發力點,把支持重點放在支持制造業發展上,這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一致,進一步降低了制造業稅負,同時,也有其他行業享受到優惠政策。專家表示,這些措施,將會進一步激發企業加大投資、升級改造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相關具體實施辦法,確保政策有效落地。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